顶点文学 >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 > 第87章 我花开后百花杀

第87章 我花开后百花杀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顶点文学 www.dingdianwx.com,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孔明对于世家这个阶段的变化兴致勃勃,随即将这几个名词提笔记到了自己的小笔记上。

    最终又沉思了一下之后加上了一句“因其势而利诱”。

    庞统也伸过头来看孔明写的什么,然后微微沉思后,指着这句话摇头道

    “还需先令其慑主公三尺剑之威,如此方好行事。”

    孔明也认同点点头

    “观其脉络,应是魏晋之后,这隋唐应该就已经在着手抑制豪强部曲,如此方能断世家之基。”

    是的,在孔明看来,这世家豪姓能从武帝时候兴起,贯穿百年,历经兵乱而不倒,其根本便是在乡间兼并的土地与招揽的乡勇部曲门客。

    从“两家”变“一家”,基本上就已经注定了这一群人的结局。

    庞统也出言猜测

    “这唐虽无远见看我汉旧事,然距其不过数十年的乱世定有警醒。”

    “那开隋应该就有抑世家之举措。”

    光幕说的简略,因此他们只能靠自己猜,不过在庞统看来,那杨坚被称为异类,能说明啥

    妥妥的明君之兆啊否则要是如他那两个儿子一般,恐怕这隋连两世都撑不到。

    孔明也赞同,随即目光转到了募兵制三个字上,这个他当然懂,招怀无以自业者为部曲,即为募兵。

    故而略有好奇“也不知这强唐时的兵制究竟如何”

    毕竟在孔明看来,拼杀战斗之前,先决庙算。

    后勤粮草、兵员素质好坏、将军水平的高低等都属于庙算的范畴。

    这唐朝武功兴盛至此,且经历长久乱世,定然也是有一套独有的兵制。

    “真想亲眼看看啊”孔明感叹。

    “确实。”张飞同样感叹“俺也真想亲眼看看这世家有多造孽,才造出来这个黄巢。”

    孔明张了张嘴,最后还是保持沉默。

    “同赴一口锅”

    贞观君臣们念叨着这句话,从中品味出了凛然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恨意。

    而如魏征,此时背上冷汗已经涔涔而下。

    他崇儒家,偏王道,对上不假颜色,一直以为自己无愧于天下与君。

    但此时才忽然惊觉在被压迫的百姓眼中,他魏征,也许和那些渎职之官并无差别。

    甘露殿中众人抿嘴不言,对接下来要观看的内容心里也有了猜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首诗咱们都熟悉,诗名是什么不第后赋菊。

    不第,即落榜,年轻时的黄巢赴长安,想要和晚唐勋贵们同流合污,参加科举落榜之后的愤懑方有此作。

    黄巢是私盐贩子出身,但说实话这个身份在京兆府屁都算不上,聚集在京兆府附近的门阀士族互相吹捧互相结亲,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圈子。

    这是一堵看不见的幕墙,如果说安史之乱前是个透明的钢化玻璃的话,晚唐时候基本就是钛合金加固了。

    怀揣着想要和晚唐勋贵们同流合污想法而来的黄巢被无情打脸,于是走之前就写诗放狠话

    俺还会回来的

    对于这首诗长安的勋贵们都是当笑话看,只是他们没想到不过十年,黄巢说到做到,轮到他把满朝公卿当笑话看了。

    黄巢之所以能这么大怨气,也跟当时的极其黑暗的吏治分不开关系,举几个例子。

    武宗时,有一年秋天有了蝗灾,自东向西,所过皆赤地,而当时任京兆尹的杨知至如此上奏

    蝗入京畿,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

    这个奏折但凡是个正常人看了都要啐一口,但“宰相皆贺”。

    宣宗时,崔荛以进士入官场,后来出任陕西观察使,当时陕西旱灾,百姓前来诉苦。

    崔荛指着院子里的树说叶子还在这儿呢,何旱之有随即将百姓乱棍打出。

    后来崔荛与节度使生怨被逐,天旱大渴,于是去百姓家里讨水喝。

    百姓倒心善“以溺饮之”,溺就是尿。

    古代糖尿病属于富贵病,百姓应该是没让崔观察使尝到甜头。

    懿宗时更有意思,裘甫起义搞得东南大乱,懿宗听群臣举荐召见王式询问怎么办。

    王式回答很简单给我兵,必破贼。

    懿宗身边的太监不同意发兵花的钱太多了。

    王式不敢怠慢,长篇大论了迅速破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服了懿宗。

    但懿宗被说服没用,这位皇帝看着宦官说“还是给王式调兵比较好。”

    太监这才同意。

    懿宗之后是僖宗即位,这是唐朝最为多才多艺的皇帝。

    赛马、射箭、舞剑、赌鹅、听曲儿、蹴鞠、斗鸡、走狗无一不精,并尤其擅长马球。

    僖宗曾沾沾自喜的跟戏子石野猪说要是科举当中有马球科的话,朕必高中榜首

    石野猪也是妙人,回道要是遇上了尧舜做主考官,恐怕陛下就要被流放了。

    僖宗美滋滋的做他的马球状元梦的时候,黄巢已经度过了起义后的危机,正在朝长安进发呢。

    相较来说,李世民的反应出乎众臣子预料的平静。

    一方面是因为长孙皇后在此,并且双手紧紧握着李世民手掌,让他发作不得。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早有预料,毕竟对李世民来说南北朝并不遥远,梁武帝萧衍怎么死的他比这后世更加清楚。

    皇朝末世什么的李世民自己门清,从上到下基本就如光幕所说同流合污。

    而且再说了,他李世民连那李隆基都管不到,更遑论后面的不晓得多少辈的、被士族门阀锁死的子孙了。

    但即使这样,不嘴两句李世民心里也不舒坦

    “这公卿宰相,当天子为三岁小儿不成”

    蝗虫慑于圣威抱棘自死这种鬼话,李世民一个字儿都不信,毕竟他是亲口吞过的。

    相较之下他更相信世家们会抱棘自死。

    嗯,前提得是他李世民手握长刀在背后看着。

    再说了,这武宗还以灭佛留名于世,不知是昏君还是明君,但至少可以肯定不是傻子。

    而继续往后看。

    “这崔荛,在其位而无能,活该受百姓折辱。”

    魏征直球骂了一句,犹不解气,道

    “堪比晋惠帝。”

    这话房玄龄就不太赞同了

    “晋惠帝乃先天有缺,昏庸之言尚能理解。”

    “如这崔荛之辈,生长于甲第朱门,中科举而不晓旱情,殊为无智,乃是庸恶之官”

    李世积小心道“彼辈被节度使驱逐,定是因其无能”

    杜如晦玩味的打量了一下,这三位同僚不就是刚被光幕提点忤逆上意强求山东大姓之女的嘛

    不过紧接着杜如晦便想起,自己不在其中许是因为早亡,以及儿子还卷入谋反

    于是一时间杜如晦心情也沉重了起来。

    至于后面两个,李世民简单点评

    “这懿宗宦官与大姓共治李唐之天下乎”

    “这僖宗朕此前只知其弃长安而逃成都。”

    “还不知晓其竟如此多才多艺”

    “与他相比,刘阿斗都算是圣贤之君了”

    虽然早有预料,虽然告诉自己这都事出有因,但说到最后李世民就再次感觉到太阳穴在突突跳。

    差点又犯头风了

    刘备狠狠打了一喷嚏,瞧了瞧天色感觉今天也不冷啊奇怪。

    心中念叨着,刘备也同样评价唐僖宗

    “成都多闭塞,这位唐天子来此,恐怕这一身所学无用武之地矣。”

    此时的刘备也是想起来了刘禅

    “阿斗能不败坏成都,多赖孔明教导有方。”

    “阿斗承主公仁善心性,非臣之功也。”孔明推辞,不敢居功。

    就比如阿斗对那名为黄皓的宦官也只是宠信。

    但这唐懿宗简直是唯宦官马首是瞻了。

    而且想到后世那频频被点名的完颜构,若是按光幕所说的穿越之法与阿斗互换。

    可能那岳飞将军会喜笑颜开,而他诸葛亮

    不敢想孔明摇摇头,那也太可怕了。

    庞统细细读了两遍黄巢的菊赋,也是略有佩服

    “这盛唐文治武功颇有一套,即便如这样的造反”

    斟酌了一下,庞统还是换了个说谓

    “即使如这样的起义头领,依然文采斐然,辞藻虽不甚华丽,然其中意境却如山岳巍然。”

    对这个糜竺倒是有自己的理解

    “多半是彼时纸价低廉,寒门白身读经书都要比我等此时要简单不少。”

    “且行卷之风大兴后,即便不遇科举,彼此拜访多半也会走行卷之仪。”

    “如此整个大唐风气自然尚文,以行卷代替名刺,但凡读书,无不赋诗。”

    众人一头,感觉糜竺说的很有道理,也多半会成为现实。

    佩服之余,刘备拍着自己三弟肩膀道

    “翼德尚需努力。”

    张飞满脸问号,迷惑的看着自己的兄长。

    刘备一笑,简单道

    “若是翼德真能复大汉之西域,驱除胡虏。”

    “莫非还要再来立马勒铭”

    张飞陷入沉思,虽然立马勒铭很帅吧,但好似这黄巢的我花开后百花杀更有气势啊。

    黄巢的起兵称得上是顺势而为,因为这时候唐朝确实到了该埋的地步了。

    这一年宦官专权,吏治腐败;这一年藩镇割据,战事不利;这一年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王仙芝率先起事,次年黄巢聚拢千人响应。

    被大唐勋贵和士族门阀折腾了几十年的百姓从者云集,两人很快发展到了数万人的规模。

    唐庭首先是镇压,但因为王仙芝与黄巢互相呼应非常能跑,以及朝廷拨款不足,而且节度使本人也觉得打农民没啥油水,所以平叛进行的很不顺利。

    既然打不下来那就招安吧,唐僖宗派人给王仙芝传话,只要听话,咱们就可以同流合污啦

    王仙芝意动,黄巢反对,两人还打了一架,并最终分道扬镳,不再遥相呼应。

    两人不能合力的结果就是王仙芝兵败被杀,黄巢成了起义军唯一的头领,被推举了一个冲天大将军的名号。

    不得不说黄巢还是比较有头脑的,面对各路节度使的围剿一边逃跑一边南下,最终攻破了广州,打算在这里安稳发展,找机会给唐庭开个大眼儿。

    只是那时南方开发的还是不太行,水土不服加疫病爆发,死了上万人后起义军人心思动。

    最终为了稳定人心,黄巢宣布北伐,喊出了“诛杀贪官污吏”的口号,领军北上。

    随后的黄巢大军也不是很顺利,连克永州、衡州、潭州、江陵等地,但是在荆门大败,还是靠着诈降以及重金贿赂节度使才得以逃出生天奔逃江西。

    次年黄巢在江西再次大败,于是再次诈降,并再次重金贿赂节度使,从而得以再一次逃出生天奔逃浙江。

    浙江之后的黄巢顺利进入到了人生第二阶段,连战连克,大杀四方,仅仅半年之后就接连攻陷江西安徽河南等地。

    众人只见光幕上代表着黄巢的红色本来就快要消失,结果在极短时间内如燎原之火,变的无比壮大。

    而且这片红色犹如一个醒目的箭头,直指长安

    36k,一般如果前一天不够的话第二天一定会补上的,晚上再尽力多点。

    本章完

本站推荐:不灭战神百炼成神九天剑主元尊万相之王武神主宰女神的超级赘婿圣墟伏天氏逆天邪神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顶点文学只为原作者冷泡茶加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冷泡茶加冰并收藏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